文 | kn炒股实盘配资
这个暑期档,吹来了一股强劲的“国风”浪潮!
荡气回肠的京剧《霸王别姬》、神秘诡谲的志怪故事、华丽大气的大唐盛世、平行时空的西游世界、“十二时辰”里的东方奇境......
《聊斋:兰若寺》《长安的荔枝》《戏台》《浪浪山小妖怪》《猫和老鼠:星盘奇缘》等新片,都埋藏了众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惊喜元素。
这不仅是电影的盛宴,也是一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年轻化的表达。来看以下五部暑期档影片的中式彩蛋,看中国风如何在银幕上“活”了起来?
《戏台》X 京剧艺术
电影《戏台》以京剧的经典剧目《霸王别姬》为“戏眼”,围绕这台戏的演出,呈现各色人物在台前台后的一连串极具荒诞色彩与讽刺意味的故事。
《霸王别姬》以楚汉相争为背景,讲述项羽遭十面埋伏,虞姬舞剑泪别自尽,项羽最终自刎的历史悲剧。剧本取材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《千金记》等名篇,创作始于1918年,后来经由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改编,成为梅派的代表剧目。
梅兰芳将该剧从武生戏改为青衣戏,青衣的唱腔和念白悲凉动听,虞姬的“剑舞”融合了武旦的舞蹈和武术动作,柔中带刚,凄美动人。金少山饰演的项羽是“花脸霸王”的代表,博得“金霸王”的美名。
在京剧名角的精彩演绎和一代代传承下,《霸王别姬》成为戏曲艺术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。
在影片故事里,五庆班进京演出,金啸天和凤小桐原本合作上演《霸王别姬》,却被军阀洪大帅搅了局,将不会唱戏的店伙计大嗓儿误认为金啸天,要求他登台献唱。
荒诞之处不仅如此,不懂戏的洪大帅看到霸王自刎联想自己带兵打仗的过往,持枪逼迫戏班改写结局。
在不断威逼之下,五庆班众人的艺术良知被唤醒。陈佩斯饰演的侯班主拒绝改戏,金啸天和凤小桐不惧权势、还原经典......《戏台》借由一出《霸王别姬》,在悲喜交织间巧妙探讨对艺术的坚守和初心。
从“梅兰芳”到“凤小桐”,戏曲出身的演员余少群再度诠释“虞姬”,用专业的唱腔和身姿在大银幕上展现京剧的不朽魅力。
黄渤饰演的大嗓儿差阳错冒名顶替演“霸王”,他也因此第一次在电影里唱京剧,在戏曲指导的教学下,认真学习戏曲身段和唱腔。黄渤受访透露,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,他也慢慢喜欢上了这门国粹。
从《戏台》可以看出,戏曲滋养了电影的创作,电影也让戏曲流传、焕发新意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X 唐朝美学
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讲述唐代小吏李善德从岭南千里送荔枝到长安的小人物拼搏故事。影片跨越七城拍摄,从长安市井、岭南风貌、造型穿搭、道具细节等方面,力求全方位还原盛唐的华丽景象。
造型团队从《新唐书》《旧唐书》等史料中获取真实来源和创作灵感,尽力呈现唐朝的服饰风格。
在长安的戏份中,不同颜色的官服对应不同官员的官位。岭南部分则有不同的造型美学体系:当地人多穿面料轻薄的浅色服饰,符合岭南的炎热气候;苏谅穿的胡服风格间接展现了当地港口繁荣贸易的文化交融;而荔枝园的人,他们的服饰就比较随性、原始自然。
长安距离岭南五千里,李善德在转运之路上的造型变化,展现出南北不同服饰的特色风格,一共有17套造型。
同样,南北地域场景的美学构建也不同。在长安部分,导演大鹏说:“想拍出一种古装的现实主义质感。”比如在李善德的上班路上,营造早高峰时的拥挤感,让当下观众更有临场感。
岭南荔枝园场景选择在广东阳春的真实荔枝林进行取景,和长安形成差异化的氛围。
“一骑红尘”也得到具象化:长安街上,李善德在最后一刻,一人策马奔驰运送荔枝,马蹄声由远及近,身后背着的木棉花如雨般飘洒。电影尝试多种拍摄方案,极尽最佳的视觉效果还原“一骑红尘妃子笑”这句千古名诗。
另外,《长安的荔枝》刻画了唐代的相扑场景。相扑起源于中国,在唐朝的宫廷和民间都深受欢迎,后来传入各国,发展至今。片中还有更多唐代历史美学的“彩蛋”细节,等待大家的发掘。
《聊斋:兰若寺》X 志怪文化
动画电影《聊斋:兰若寺》改编中国古典志怪文学巅峰之作《聊斋志异》,这是由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本文言短篇小说集,有近500个故事。
志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体现了古人丰沛的想象力。《聊斋:兰若寺》通过动画艺术焕新呈现志怪文化的内在精髓,场景、造型、服饰、民俗节日等电影里的元素也都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。
其中,“崂山道士”篇的部分角色造型参考古代的陶俑,融入了唐代宫廷乐舞“霓裳羽衣舞”的人物造型。
“莲花公主”篇莲花的披帛、翘头鞋履设计结合唐代风物特点。戏里的蜜蜂国度借鉴唐代建筑和福建土楼元素,戏里的花朝节也是唐代盛行的节日,旨在纪念百花生日,和蜜蜂国度的设定相互适配。
“画皮”篇的场景和构图从宋代绘画和戏曲中获得启发,角色造型参考线描仕女图。
“鲁公女”篇通过乞巧节和乌鹊桥承载主人公的浪漫爱情,并且第一次在动画银幕上描绘黄泉场景。忘川河、奈何桥、往生门对应“人地天”三个概念,打造出中式神秘美感的亡者世界。
《浪浪山小妖怪》X 中国学派
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延续《中国奇谭》系列动画短片《小妖怪的夏天》的世界观,讲述小猪妖、蛤蟆精、黄鼠狼精、猩猩怪四只小妖假扮唐僧师徒,组团西行的全新故事。
影片鲜明的“喜剧+民族”的创作特色,可见继承和发展了美影厂建立和探索的“中国动画学派”路线——“敲喜剧风格之门,探民族形式之路”。
在内容上,取材借鉴经典名著《西游记》;从预告片来看,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笔墨进行绘画,结合中国传统乐器进行配乐,皆富有写意的美感和韵律;在传统元素的应用上,猩猩怪的“大圣造型”也融合了传统京剧的扮相。
《猫和老鼠:星盘奇缘》X 东方奇境
经典动画IP《猫和老鼠》的最新影片《猫和老鼠:星盘奇缘》跨越文化隔阂,将故事舞台拓展到东方的奇幻世界。以“十二时辰”为时间结构,讲述汤姆和杰瑞的东方奇遇记。
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,一昼夜为十二个时辰,十二时辰制是最悠久的古代计时法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人们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,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。
另外包括戏曲、火锅、楼阁建筑、灯火表演等许多中国传统元素都将出现在片中。
当猫和老鼠遇上东方秘境,这个来自外国的动画IP将让观众领略到独特的中式美学,这就是国风的神奇魅力!
从7月上映的《聊斋:兰若寺》《长安的荔枝》《戏台》到8月上映的《浪浪山小妖怪》《猫和老鼠:星盘奇缘》等,这些电影在暑期档集中彰显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。
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电影的叙事和技法,与时代同频,得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你喜欢暑期档电影里的国风吗?
转发本文或点击“在看”并截图发送至后台
即有机会获得暑期档新片兑换码
↓↓↓ ↓↓↓
天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